法学修士在日就职的一点感受

Intro

这篇Blog就来谈谈法学修士在日本就职的一点体会。

前提来讲,日本文系修士就职是不看专业的,也就是说IT、金融、咨询、制药等等的所有业界都是可以投递的,在这个层面上,法学修士和其他专业的修士并没有什么区别。另一方面,可能因为Law School制度的存在,日本社会(或者说面试官的潜意识中)对于学习法律的人会偏向于“専門家”,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法学修士又有一定的特殊性。

此时会产生一个矛盾。即作为就读学硕的留学生,在有了6年的法学学习经历,甚至获得了日本以外的第三国的Bar的情况下,一般会考虑投递法律相关的岗位(律所或法务),然而事实上,相关岗位对于留学生的需求非常少。但如果投递其他行业,就一定会被问到为什么要从法律行业中跳出来,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好的话,对于注重志望动机的日本企业来讲近乎是一票否决的。我自己刚好有法律行业内、外的就活经历,下面主要从律所、企业法务、以及其他行业3个方面进行叙述。

Law Firm 律所

从M1的秋学期开始,我陆续投递了7家律所,分别为:日本的5大(不限工作地点,中国or日本)、英国的某Magic Circle的东京Office,国内的某红圈所东京Office。

个人背景是Keio 学硕,中国大陆Bar,结果如下:

律所 结果
日本5大之一 书类✔︎、合伙人面试✖️
英国某Magic Circle 书类✔︎、HR面试✔︎、合伙人面试✖️
国内某红圈 书类✔︎、合伙人面试✔︎、长期实习✔︎、Return offer(Silence,应该是✖️)
其余 书类✖️(均为Silence)

律所并不一定是每年都有招聘需求,并且与一般企业不同,因为日本・中国业务的团队并没有完整的新人研修体系,比较重视“即战力”,更倾向于从长期实习中发Return offer。个人体会而言,对于没有日本司法考试的留学生来讲,律所是最不具备预见可能性的一种就职途径。并且因为长期实习的存在,很难兼顾其他行业的就职,比较适合不拘泥于是否在日本工作,并且本来毕业后就打算回国从事律师行业的同学。

在律所就职没有结果后,我迅速开始投递企业法务。企业法务走的就是一般的日本就职途径,只是Entry的时候可以选择職種確約コース(法务岗位)。

总共投递了17家公司的企业法务(包括知识产权)岗位,拿到了1家内定,具体情况如下:

公司 结果
某医療メーカー 書類→一面→二面→最終面接✔︎
某家電メーカー 書類→一面→二面→最終面接✖️
某メガベンチャー 書類→一面→二面✖️
某自動車部品メーカー 書類→一面✖️
某セラミックスメーカー 書類→一面→二面✖️
其余 書類✖️or辞退

相比于律所,企业法务对背景的限制会降低一点,并且因为无需通过实习就可以拿到offer,选考流程也会更简单。但需要意识到的是,首先法务岗位相比于营业或工程师等岗位来讲,需求量非常少。同时,在日本的学部生中竞争也比较激烈。对于企业来讲,对留学生的需求也并不会那么高。我的建议还是,尽量去找国际化的头部企业(特别是有中国业务的企业),并且及时appeal自己中国法的背景。具体的途径就是可以多关注CFN,相对来讲作为留学生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。

还有一点,与在CBD的律所不同,因为提供法务相关职位的公司多为メーカー(制造业),勤务地很可能不在首都圈,甚至最初可能要去到地方的工厂,实际上在面试的时候企业也会对此进行询问。

Others 法律关系以外的其他行业

目前文科修士主流的就业行业是IT和咨询。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讲,主要投了咨询、金融和IT3个业界。最终拿到了2家IT公司的内定。金融业界的话,一家头部的保险公司进入了最终面试,但无缘内定。咨询的话几乎是在一面就都落了。

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,日本企业的采用更加注重ポテンシャル(潜力),因此面试很少会涉及到非常专业的问题(限于文科),甚至到修士这个阶段,在你的研究领域,你掌握的知识的深度实际上是高于大多数面试官的。比起专业问题,日企会更注重于性格、动机,以及长期工作的意愿。

如果执意要做法学相关的职业,日本的机会会比国内少得多,并且还是比较看运气的。但如果愿意往别的行业走,只要多多练习面试,整体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。
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拿到满意的内定。